发布者:信息员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1-14    分享到:
11月20日,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,广东省共有172个先进入选表彰名单。集团领导家庭——李学彦家庭荣获“全国文明家庭”称号。这是继2017年获得“全国最美家庭”,2018年获得“全国五好家庭”称号后,李学彦家庭第三次获得国家级荣誉表彰。
在榆林常乐堡村,李学彦一家以“和谐幸福、乐善好施”闻名十里八乡,走进李家大院,“家和事兴”四个大字醒目地镶嵌在门厅中央。四十口人的大家庭四世同堂,五十年来未分家,“忠孝勤厚”即“忠信为本、孝行修身、勤俭立业、厚善传家”的家风家训,不仅使他们一家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,而且让众乡邻羡慕不已、称赞不已。
2017年,李学彦家庭被授予“全国最美家庭”荣誉称号;2018年,又荣获“全国五好家庭”的佳誉。在这些荣誉面前,李学彦一家更加重视家风建设,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,他们联合村民建设了李氏家风馆,先后有全国各地140多个团队、10000多人次来这里参观学习,成为榆林市著名的家风培育体验示范基地,对榆林乃至广东周边地区的新民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。
好家训教人端品行
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,而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课堂。
“三好不如一联手”是李学彦父亲李圣祥老人的口头禅,也是李学彦家庭的家训。他常常教育五个儿子:兄弟几个团结在一起力量就大,什么困难都能过得去;如果独自一个,那气力肯定就单薄了,就像握紧的拳头与一个手指头一样。李圣祥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团结一心地往前走,才孕育了四十口人、四世同堂依然一口锅里吃饭、一个屋檐下生活、一家人和睦友爱的家庭气息,由此诞生了李学彦五兄弟携手奋进、共创基业的乡里佳话。
忠信为本。李学彦家族多年来始终秉持诚信为本的做人信条,以诚待人,以诚处事,以诚创业。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,李学彦家因祖母年老、儿子幼小,一家8口人只有父亲李圣祥一人挣工分,年底分的口粮寥寥无几,只得向生产队赊借。到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,李家欠下生产队800多元口粮钱。村里开会时,大家讨论最多、担心最大的就是李家怎么还得起这些口粮钱?但是李家人信守诺言、自力更生,李学彦通过辛苦打工,全年挣了1000多元,全部还给了生产队,赢得村里所有人的赞许。
受好家风家教影响,李氏兄弟艰苦创业、诚信经营,所承建的项目都是精品样板工程,对所有员工也是抱诚守真、言而有信。李家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,但股东股权结构从未发生变化。
孝行修身。李家世代以孝治家传家,父慈子孝,兄弟友爱。李学彦兄弟五人,虽然有的在榆林,有的在外地,可是每当家中老人生日、过年过节之时,兄弟五人都能带着媳妇、孙辈回家探望老人,身体力行地传承着举家相亲相敬的优良传统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在常人眼中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,在李学彦家中也为家风所化,婆媳之间相处得如同母女。当年李学彦母亲杨生兰待婆婆如亲母,从未与婆婆红过脸。1979年,杨生兰婆婆因病卧床,之后的3年杨生兰端汤喂药、按摩擦洗、精心照顾,其孝心感动众人,1982年获评榆林县“好媳妇”称号。
母亲“重孝”的身教,李家五个儿媳耳濡目染。前年李学彦父亲生病住院,儿孙们都挤在医院里,日夜守护陪伴,医院的护士们被深深感动,说:从没见过婆媳子孙都这样和睦孝顺的家庭。
李学彦兄弟不仅对自家父母恭敬孝顺,还把村里与父母同辈的老人当作自家老人,逢年过节必送羊肉、油、面等食品,将敬老的传统美德从小家传至大家。
勤俭立业。上世纪80年代,为了养家糊口,20岁的李学彦从榆林常乐堡到内蒙古打拼,挖过地窖,睡过沙坑。在他的带领下,兄弟们一个个外出打工,兄弟之间传帮带,齐心协力创立基业。在勤劳奋进、团结和睦的家风熏陶下,李学彦后辈的孩子们耳濡目染、勤学上进、成绩优异,在实业、教育、科研、金融等领域取得优异的成就。
为了营造浓厚的正向家风家教氛围,鼓励后代勤学上进,李学彦家还设立“李聚全家族教育发展基金会”,每年召开家庭表彰会,子孙们汇报学习、工作情况及奋斗目标,相互鼓励,相互支持,年轻一代在追赶超越、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健康成长。
厚善传家。李家先祖名李厚,人如其名厚善贤德。李学彦父亲李圣祥老人是一位善及乡邻、真诚热心的老人。在贫困年代,穷苦人家的后生很难找到婆姨,常有人拜托李圣祥帮忙。因这些家庭拿不出彩礼,他常常从自己家拿出挂面等帮忙说亲,成就了数十对姻缘。
改革开放初期,村里的交通运输基本处于人背驴驮的状态。李圣祥先后置办了手扶拖拉机、四轮拖拉机等,这在当时可是相当稀罕的交通工具了。村里有起房盖屋、婚丧嫁娶、耕种拉粮的,但凡应急求助,李圣祥都会安排儿子去帮忙。邻居半夜有急病需进城就医,李圣祥的儿子也毫无怨言地去帮助。
好家风传承有“基地”
2017年,为了弘扬古城历史文化、传承常乐堡李氏好家风,在榆林市、榆阳区妇联精心策划指导下,以李学彦家庭为代表的李氏家族出资打造常乐堡李氏家风馆。
李氏家风馆建成后,多个政府单位、民间组织机构、中小学校团体前来参观学习、相互交流,成为培育好家风的平台。2019年11月,李氏家风馆被授予“榆林市家风培育体验示范基地”,李学彦的大儿子李亚光是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,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。他在开馆仪式上表示:这既是党委、政府、社会对李氏家族家风的肯定和鼓励,更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和责任。
2019年10月17日,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牛一兵在常乐堡李氏家风馆调研时,对家风馆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。牛一兵说,李学彦家庭是榆林市乃至广东全省家庭的榜样,要充分发挥模范家庭的榜样力量,以千千万万好家风引领好社风,让好家风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注入新活力。
好人做好事有担当
李家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,还充分利用家庭的影响力和企业的辐射力,身体力行地为社会做好事、做善事,多年来在精准扶贫、济困扶残、助学助教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慷慨解囊,捐资过亿元。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李家兄弟积极部署展开行动,捐赠善款及防护用品共150余万元;多批次为战疫一线人员捐赠医用口罩、护目镜、医用防护服等物资。
2010年,在榆林市一中新校址迁建项目中,李家一次性捐款2000万元。累计帮助87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,并为12名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;关注聋哑、自闭症等儿童的生活和学习,组织志愿者多次开展慰问活动。
积极投身“万企帮万村”活动,对口帮扶青云镇杜家沟村16户贫困居民,为杜家沟老人院建设捐资,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。李家企业与吴堡张家山镇吉针庙村和寇家塬镇刘家源头村建立联系,为291户村民捐资捐物。同时,与吉针庙村、刘家塬头村经济合作社分别签订农特产品购销协议,帮助他们销售雪菊、手工挂面、马铃薯等农产品。2018年6月起,“笙泉花卉苗木示范基地”扶贫项目采用“苗木种植+产业扶贫”的模式,先后发动两批扶贫对象共计159户参与该项目。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,李家企业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就业,成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“五个一批”重点扶贫项目。自1984年建立工程队开始,他们就带着乡亲共同承揽工程、共同致富,每年解决村民就业3000余人次,带动大家实现了“村里有地种,城里有房住”的目标。
尊老爱幼情至诚
邻里和睦一家亲
团结奋进创文明
早在1994年白鹭煤矿投产营业后,李家兄弟便每年为周边村镇农民捐赠取暖用煤。2006年,在笙泉阳光发电厂成立的同时,自费改造家乡电线,免费为村民供电。此外还在家乡建设居民道路、健身广场、老年公寓及新农村等。